内容详情
大摩娱乐-提款不到账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11-09 02:31   

  大摩娱乐-提款不到账仪器信息网反羟基去甲替林标准品专题为您提供2022年最新反羟基去甲替林标准品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反羟基去甲替林标准品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反羟基去甲替林标准品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反羟基去甲替林标准品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反羟基去甲替林标准品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反羟基去甲替林标准品相关的解决方案。

  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发布《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由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提出的《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为保证团体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现公开征求意见。请有关单位及专家认真审阅标准文本,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意见反馈表于2023年10月28日前反馈至协会标准化专委会处,意见接收邮箱:。附件1、《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附件2、《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附件3、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表关于对《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的函.pdf附件1、《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pdf附件2、《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附件3、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表.docx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 广东省农药协会立项的《农药产品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为保证团体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现公开征求意见。请有关单位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并请于2023年12月3日前将《标准征求意见汇总表》(见附件1)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反馈至广东省农药协会秘书处,逾期未回复将按无异议处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联系人:沈文胜;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附件: 1. 标准征求意见汇总表 2. 《农药产品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农药协会 2023年11月3日 广东省农药协会关于征求《农药产品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团体标准意见的通知.pdf 附件1:标准征求意见汇总表.docx 附件2:农药产品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pdf

  近日,欧洲食品安全局就放宽番茄中8-羟基喹啉(8-hydroxyquinoline)的最大残留限量发布意见。依据欧盟委员会(EC)No396/2005法规第6章的规定,西班牙收到一家公司要求修订番茄中8-羟基喹啉的最大残留限量的申请。为协调8-羟基喹啉的最大残留限量(MRL),西班牙建议对其残留限量进行修订。依据欧盟委员会(EC)No396/2005法规第8章的规定,西班牙起草了一份评估报告,并提交至欧委会,之后转至欧洲食品安全局。欧洲食品安全局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后,做出如下决定:建议将番茄(商品代码:0231010)中8-羟基喹啉的最大残留限量放宽至0.1mg/kg(现行标准是:0.01mg/kg)。

  5月1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EU)No445/2013号条例,批准硒代蛋氨酸羟基类似物用作动物饲料添加剂。硒代蛋氨酸羟基类似物添加于饲料时,分属的添加剂类型为“营养添加剂”,功能组为“微量元素化合物”,需保证硒元素在12%含水量的饲料成品中的含量不超过0.5mg/kg,有机硒不超过0.2mg/kg。硒代蛋氨酸羟基类似物用作饲料添加剂时,可作为蛋氨酸营养补充剂,促进动物生长发育。但该物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作用,在使用该产品后,必须用水冲净皮肤。对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相关企业:一是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法规,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用作动物饲料添加剂。二是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大检测力度,确保出口产品符合欧盟标准。三是推进生产工序升级和优化,并建立自检自控体系,分析关键控制点并予以重点关注,确保其含量符合法规要求,避免退运或召回。

  CATO最新降价标准品资讯为答谢新老顾客一直以来对CATO的信赖与支持,逢暑假期间,CATO对工业线下的全部标准品做了调价,欢迎广大客户与经销商咨询价格调整幅度最大产品如下:5-甲基吗啉-3-氨基-2-恶唑烷基酮(AMOZ)帕地马酯O/2-乙基己基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酯1,2,3,5-四氯苯1,2-二乙基苯丙酮2-溴-2-硝基-1.3-丙二醇顺-4-甲基-2-戊烯,90%硝基苯1,6-二甲基萘顺-11-十八碳烯酸甲酯叔丁基对羟基苯甲醚beta-派烯异丙甲草胺草酸(OA)四丙基锡诱惑红碱性红9顺-氯丹(a)外环氧七氯B炔咪菊酯反-氯丹对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屈2,4,5-三氯联苯2,4,6-三氯联苯2,2 ,3,3 -四氯联苯2,2 6,6 -四氯联苯2,3,4,5-四氯联苯日落黄更多产品,,赶快联系我们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作为食品防腐剂被广泛应用在各类食品中,其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P)、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P)、对羟基苯甲酸丙酯(PP)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BP)一直是国家食品安全检测抽查的重点项目,并且MP和EP在酱油和醋中的zui大添加限量(以对羟基苯甲酸计)均为250mg/kg。国标中预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GB5009.31-2016)中,针对气相色谱法检测的样品预处理技术主要是多次液液萃取+液液洗涤的技术,该方法操作繁琐、检测耗时长、有机溶剂消耗量大(其中包括消耗大量的易制毒化学试剂),且回收率较低、稳定性差,另外净化效果也不佳,往往存在着干扰检测的杂质成分。月旭科技针对固态发酵食醋这种复杂基质食品,开发出了固态发酵食醋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色谱检测预处理专用方法包,这个方法包所采用的双柱SPE法可实现高效、稳定可靠地从各种复杂基质的固态发酵食醋中提取、分离和净化4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和丁酯),大幅度减少对色谱柱及色谱管路污染、甚至堵塞情况,可以很好地保护色谱系统。提取液:从食醋样品中提取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提取吸附剂:吸附食醋样品中的大颗粒杂质;萃取液:使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提取液中的杂质沉淀分离;萃取管:管中的吸附剂可吸附萃取时沉淀的杂质;净化专用SPE柱(双柱):吸附食醋中不同种类的色素;SPE淋洗液:将被SPE柱吸附的杂质淋洗出来;SPE洗脱液:将被SPE柱吸附的目标物洗脱下来。主要操作流程1)食醋样品称量:准确称取5g食醋样品;2)分离提取:使用“提取液”和“提取吸附剂”,振荡分离提取;3)萃取:取试样提取上清液进行萃取,使用“萃取管”和“萃取液”,类似于QuEChERS的操作;4)净化:使用双柱串联的“净化专用SPE柱”,上样用“SPE淋洗液”和“SPE洗脱液”进行SPE操作,洗脱液收集后旋蒸蒸干;5)残留样品用溶剂复溶,过滤后上色谱检测。1)气相色谱柱分析柱:WM-5色谱柱,柱长30m,内径0.32mm,膜厚0.25μm,月旭科技(货号:03902-32001);2)进样口:温度260℃,分流比1:10,进样量1μL;3)升温程序:4)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温度:280℃;5)载气:氮气,纯度≥99.999%,流速2.0mL/min;6)检测色谱图:1)液相色谱柱分析柱: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月旭科技(货号:00201-31043);保护柱:Ultimate® XB-C18,4.6mm×10mm,5μm,月旭科技(货号:00808-04001)(配不锈钢保护柱柱套,月旭科技,货号:00808-01101);2)流动相:A相:含1%乙酸的40%乙腈水溶液;B相:含1%乙酸的乙腈;3)梯度洗脱程序:4)流速:1.0mL/min;5)检测波长:260nm;6)柱温:35℃;7)进样体积:1~20μL(视目标物浓度而定)。8)检测色谱图:

  一、背景介绍糖类物质是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及其缩合物,或水解后能产生多羟基醛和/或多羟基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根据分子的聚合度,糖类物质一般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低聚糖(含2~10个单糖结构的缩合物,常见的是双糖,如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和多糖(含10个以上单糖结构的缩合物,如淀粉、纤维素、果胶等) 根据其还原性可分为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和非还原糖(蔗糖、淀粉) 根据其结构可分为醛糖(如核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甘露糖、麦芽糖)和酮糖(如果糖、木酮糖、核酮糖、辛酮糖)。糖的还原性主要基于分子中含有还原性的醛基,所以醛糖是还原糖。有些酮糖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差向异构化反应转化为醛糖,也具有还原性,属还原糖,比如果糖。单糖分子缩合为双糖或多糖后,若失去了还原性的醛基,就不具备还原性,称为非还原糖,如蔗糖(双糖)和淀粉(多糖)。蔗糖水解后生成1:1的葡萄糖和果糖,产物不是单一分子,称为转化糖。淀粉完全水解后产物为单分子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指糖类化合物)、钠是食品的4种核心营养素,所以食品中糖类物质的含量是食品检验的主要内容之一。二、检验标准的探讨现行的国家标准中糖类物质的检验方法一般涉及3个标准:GB/T5009.7-2008《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B/T5009.8-2008《食品中蔗糖的测定》、GB/T5009.9-2008《食品中淀粉的测定》。其中,蔗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是基于测定二者水解后产生的还原糖,所以这3个标准实际上是有着密切联系,并且以还原糖容量法测定为基础的方法体系。(一)样品的前处理食品样品的组成相当复杂,对食品中某成分测定的策略是基于分离复杂背景和除去测试干扰物质后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检测。食品中最普通的糖类物质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葡萄糖和果糖是还原糖,易溶于水。食品样品用水充分浸提后,葡萄糖和果糖进入提取液,提取液中当然含有其他能溶于水的胶体物质,如蛋白质、多糖及色素等。这些胶体物质会干扰后续碱性铜盐法还原糖的测定或影响终点判定,所以必须加以分离。标准中是使用澄清剂共沉淀法除去胶体物质,过滤后的澄清液用于还原糖的测定。常用的食品澄清剂有多种,包括醋酸锌和亚铁氰化钾配合溶液、硫酸铜、中性醋酸铅、碱性醋酸铅、氢氧化铝、活性碳等。(二)还原糖测定和结果计算GB/T5009.7-2008《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直接滴定法的原理如下: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与乙液等量混合后,Cu2+与OH-生成天蓝色的Cu(OH)2沉淀物,该沉淀物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酒石酸钾钠铜深蓝色络合物,该络合物遇还原糖反应后,产生红色Cu2O沉淀。为了便于终点的观察,直接滴定法在蓝—爱农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中的亚铁氰化钾与Cu2O沉淀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淡黄色络合物。最终反应的终点由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中的亚甲蓝作为指示剂显示,亚甲蓝的氧化能力比Cu2+弱,故还原糖先与Cu2+反应。当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中的Cu2+全部被逐渐滴入的还原糖耗尽后,稍过量的还原糖立即把亚甲蓝还原,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直接滴定法首先由还原糖标准溶液(1.0mg/ml,即0.1%)标定来自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中的已知量的Cu2+,建立该已知量的Cu2+与还原糖的定量关系。试样测定时亦取等量的Cu2+溶液与试样中的还原糖反应。反应终点时,试样中的还原糖总量与标定步骤中加入的标准样液中的还原糖总量相同(A=CV,C为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浓度,mg/ml V为标定时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ml)。由此,可以建立结果计算公式(1):X=其中,X:试样中还原糖的含量(以某种还原糖计,如常用的葡萄糖,g/100g) A:终点时加入的还原糖总量,mg m:试样质量,g V:试样消耗的体积,ml 1000:毫克换算成克的系数。(三)计算公式的正确表达1.还原糖计算公式。公式(1)中的250ml是GB/T5009.7-2008《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样品处理过程中样液的最终定容体积。显然,该计算公式的建立与滴定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密不可分。对于含大量淀粉的食品,根据样品的处理过程,公式(1)的适用性存在疑问。为了清楚地解释问题的根源所在,现将“含大量淀粉的食品”试样处理过程依标准摘录如下:“称取10g~20g粉碎后或混匀后的试样,精确至0.001g,置250ml容量瓶中,加水200ml,在45℃水浴中加热1小时,并时时振摇。冷后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沉淀。吸取200ml上清液置另一250ml容量瓶中,慢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及5ml亚铁氰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30分钟,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备用。”问题出在样液的分取过程:“吸取200ml上清液置另一250ml容量瓶中,”照此,最后定容的250ml样液中仅含有原样品总量的4/5,即200ml/250ml,这一点在计算公式(1)中未有显示,由此会造成计算结果比实际结果低20%。综上所述,对于“含大量淀粉的食品”试样,公式(1)中试样质量应该乘以样品分取因子(等于4/5),以保证计算公式(1)与实际操作过程相符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2.蔗糖标准中的计算公式。GB/T5009.8-2008《食品中蔗糖的测定》的第二法酸水解法还原糖计算公式的错误更加严重。其错误在于样品的水解过程中溶液的分取体积未在计算公式中体现。按照标准的操作过程,正确的计算公式(2)应为:X=(2)比较上述公式(2)与现行GB/T5009.8-2008《食品中蔗糖的测定》的第二法酸水解法中还原糖的计算公式可知,现行国标的计算结果比正确结果小了整整一倍。如果国标的使用者未注意到该错误,报出的检验结果将会出现很大错误的。(四)还原糖滴定法的注意事项1.该法原理是基于还原糖标液与试样溶液滴定等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混合液,因此,每次测定时,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含Cu2+)的移取量(5.0ml)一定要精确,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平行性。2.滴定应按标准操作在沸腾条件下进行。其一,高温可以加快还原糖与Cu2+的反应速度,确保滴定反应正常进行 其二,保持反应液沸腾可防止空气进入,避免还原态的次甲基蓝和氧化亚铜被氧化而影响终点判定和增加还原糖消耗量。达终点后还原态的次甲基蓝(无色)遇空气中氧时又会被氧化为氧化态(蓝色)。同样,氧化亚铜也易被空气氧化回到二价态。因此,滴定时也不应过分摇动锥形瓶,更不能把锥形瓶从热源上取下来滴定,以防空气进入反应液中。食品中糖类物资国标还原糖滴定法,其优点是快速、方便、准确,对仪器设备的依赖程度较低,所以它是实验室普遍采用的方法。现行的GB/T5009.7-2008《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和GB/T5009.8-2008《食品中蔗糖的测定》在标准转换过程中出现了计算公式的严重错误,中初级检验人员很难发现和自行纠正。因此,笔者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组织对现行食品中糖类物质(还原糖、蔗糖)国家检验标准的两个方法的修订工作,完善检测方法和标准,确保检测的准确度。

  2019年1月14日,工业通信业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总结了近年工业通信业团体标准化工作,部署了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受工业和信息化部罗文副部长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胡燕司长宣读了罗副部长的书面讲话。罗副部长强调,标准是实现工业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尺和标杆。全行业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紧扣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的要求,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建设全局,找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标准化短板和弱项,特别是要加快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把标准化改革与创新推向纵深,将系统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国际性作为构建新型标准体系的主攻方向,推动工业通信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公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度“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名单,45家社会团体发布的102项团体标准成功入选,涵盖了机器人、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由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等三个单位起草、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的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CAIA标准)——《T/CAIA/SH002-2014饮用水氟化物的测定2-(对磺苯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锆分光光度法》成功入选。该标准可应用于市政工程中城市自来水的日常监测,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可应用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检测,提高执法效率 可应用于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以及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监测。该标准的应用可减轻供水企业实验室自检压力,使其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而有效保障水源区水质质量 也可作为一种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现潜在饮水危险因素的技术规范,提高了卫生监督的工作效率和力度,为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该标准作为饮水监管的强有力手段和措施,符合我国国情的迫切需要。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发布了208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这些示范项目的发布,对扩大工业通信业团体标准的市场影响力、打造团体标准高品质形象、引领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协会的吴淑琪研究员代表协会出席了会议,领取了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度“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的荣誉证书。中国分析测试协会2018年1月18日

  2023年5月29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生食发0529第2号公告,制订6项食品中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标准。具体内容为分别为:(1)制订植物油等食品中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等3种抗氧化剂的检测方法标准,具体为液相色谱法,检测定量限为0.005g/kg;(2)制订食品中食用红色2号等12种色素的检测方法标准,具体为薄层色谱法,检测定量限为0.01g/kg;(3)制订食品中邻磺酰苯甲酰亚胺等3种甜味剂的检测方法标准,具体为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定量限为0.01g/kg;(4)制订食品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等2种酸度调节剂的检测方法标准,具体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定量限为0.01g/kg;(5)制订食品中叶绿素铜等2种色素的检测方法,具体为原子吸光光度法,检测定量限为0.0005g/kg等。该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维生素D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生长、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50%以上的中国人群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维生素D在体内转化成25-羟基维生素D2/D3,因其半衰期长、含量高、易于检测,已成为评估VD含量的最佳指标。传统VD测定试剂盒多采用免疫分析法,因抗体特异性差异等因素影响,常存在干扰,影响了定量的准确度。为助力精准诊断,近日,上海药明奥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明奥测”)自主开发推出了“25-羟基维生素D测定试剂盒(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且该试剂盒已获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据了解,药明奥测是中国第一家践行整合诊断的赋能平台公司,公司依托MayoClinic的整合诊疗理念与经验,凭借融合多平台、多组学及临床数据驱动的开放式赋能平台,通过算法整合升级,不断推出创新诊断服务和产品,同时加速诊疗创新者从研发到应用的技术转化,创造共赢共享的产业新生态。值得关注的是,为打造领先的临床质谱平台,药明奥测独家引进MayoClinic的400余项质谱项目,提供肿瘤、个体化用药、人体营养和代谢、激素、金属元素检测等服务,其质谱法25-羟基维生素D测定试剂盒,更是经过严格质量体系验证,可溯源至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StandardReferenceMaterial® 2972a。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特异性及灵敏度高,可对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分别测定,保证了测试准确度。同时,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药明奥测始终坚持国际高标准自主创新,在试剂盒的开发过程中,药明奥测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积极提出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并落实到产品性能优化中。在前处理阶段,采用“蛋白沉淀一步法”,显著减少了前处理步骤,操作方便快捷,有效地提高通量。此外,鉴于25-羟基稳定性差,目前市场上诸多解决方案采用-20℃冷冻保存或冻干粉基质,增加了客户使用成本,影响了用户体验。奥测试剂盒创新的采用独特配方新基质,产品为液体剂型,2-8℃稳定保存。据悉,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申请体外诊断(IVD)专利近200项,涉及免疫、分子及质谱技术平台。目前,国内疫情仍处于不平静阶段,疫情常态化推动了诊疗场景拓展,在社区、在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家庭,方便快捷地采集、检测,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药明奥测国际高标准的试剂开发与整体解决方案创新,不仅大大提高了维生素D检测准确性与便捷性,实现了应用场景拓宽,也让更多人获益于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此后,药明奥测将持续凭借强大的医疗及商业资源整合能力,基于临床需求布局丰富的研发管线,通过算法整合升级,不断创新整合诊断服务和产品,以“自主研发+授权合作”双模式,推动诊疗药险全新生态,促进诊疗场景的融合与拓展,让更多人在医院、在社区、在家庭中,都能获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卫生部等9部门《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89号)和卫生部2011年第6号公告等规定,我部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照国际标准,指定亚硝酸钾等27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特此公告。附件1.亚硝酸钾等27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目录序号标准名称1.亚硝酸钾2.铵磷脂3.二氧化硫4.喹啉黄5.辣椒橙6.阿力甜7.乙酸钠8.硬脂酸(十八烷酸)9.聚甘油蓖麻醇酯10.5肌苷酸二钠11.琥珀酸单甘油酯12.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13.5尿苷酸二钠14.5腺苷酸15.二甲基二碳酸盐16.乳化硅油17.肌醇18.苯氧乙酸烯丙酯19.二氢-β-紫罗兰酮20.二氢香豆素21.氧化芳樟醇22.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23.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24.番茄红素(合成)25.富马酸一钠26.硅酸钙27.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原文请见:卫生部关于亚硝酸钾等27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

  5月份,韩国向WTO发布了G/SPS/N/KOR/361通报,对食品添加剂做出了新的规定,以下两项需引起重视:1.韩国删除了脂肪含量0.1g/kg以下的食用肉(家禽类)中丁基羟基茴香醚限量。而CAC标准和我国规定,在经加工整块或切块的肉、家禽和野味制品中丁基羟基茴香醚限量为200mg/kg。这将对我国出口到韩国的食用肉产品产生一定影响,建议相关企业做好应对工作。2.韩国法规规定在谷物食品类新增使用糖精钠(限量为0.1g/kg),而CAC标准和我国均禁止在谷物食品类使用糖精钠。建议加强从韩国进口的谷物食品中糖精钠的检测和监管。

  国家质检总局7月26日消息,我国最新的食品添加剂标准目录公布,详细见下表:食品添加剂品种名称标准名称备注1.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1987-2007食品添加剂柠檬酸2.食品添加剂乳酸GB2023-2003食品添加剂乳酸3.食品添加剂dl-酒石酸GB15358-2008食品添加剂dl-酒石酸4.食品添加剂L(+)-酒石酸GB25545-2010食品添加剂L(+)-酒石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5.食品添加剂L-苹果酸GB13737-2008食品添加剂L-苹果酸6.食品添加剂DL-苹果酸GB25544-2010食品添加剂DL-苹果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7.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冰醋酸)GB1903-2008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冰醋酸)8.食品添加剂碳酸钾GB25588-2010食品添加剂碳酸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9.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钾GB14889-1994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钾10.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GB6782-2009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11.食品添加剂富马酸GB25546-2010食品添加剂富马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2.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钾GB25563-2010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3.食品添加剂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GB25586-2010食品添加剂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4.食品添加剂盐酸GB1897-2008食品添加剂盐酸15.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钠GB5175-2008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钠16.食品添加剂碳酸钠GB1886-2008食品添加剂碳酸钠17.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GB25572-2010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8.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钾GB25575-2010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9.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钾GB25589-2010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0.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钾GB25560-2010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1.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钠GB25565-2010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2.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钙GB25559-2010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3.食品添加剂磷酸氢钙GB1889-2004食品添加剂磷酸氢钙24.食品添加剂焦磷酸二氢二钠GB25567-2010食品添加剂焦磷酸二氢二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5.食品添加剂焦磷酸钠GB25557-2010食品添加剂焦磷酸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6.食品添加剂乳酸钠(溶液)GB25537-2010食品添加剂乳酸钠(溶液)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7.食品添加剂磷酸GB3149-2004食品添加剂磷酸28.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GB1890-2005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29.食品添加剂硫酸钙GB1892-2007食品添加剂硫酸钙30.食品添加剂乳酸钙GB6226-2005食品添加剂乳酸钙31.食品添加剂L-乳酸钙GB25555-2010食品添加剂L-乳酸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2.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钙GB25558-2010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3.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一钠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一钠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4.食品添加剂亚铁氰化钾(黄血盐钾)GB25581-2010食品添加剂亚铁氰化钾(黄血盐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5.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GB25576-2010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6.食品添加剂硅铝酸钠GB25583-2010食品添加剂硅铝酸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7.食品添加剂滑石粉GB25578-2010食品添加剂滑石粉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8.食品添加剂微晶纤维素食品添加剂微晶纤维素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9.食品添加剂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GB1916-2008食品添加剂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40.食品添加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GB1900-2010食品添加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41.食品添加剂没食子酸丙酯GB3263-2008食品添加剂没食子酸丙酯42.食品添加剂茶多酚QB2154-1995(2009)食品添加剂茶多酚43.食品添加剂植酸(肌醇六磷酸)HG2683—1995(2007)食品添加剂植酸(肌醇六磷酸)44.食品添加剂特丁基对苯二酚GB26403-2011食品添加剂特丁基对苯二酚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45.食品添加剂甘草抗氧物QB2078-1995(2009)食品添加剂甘草抗氧物46.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钙GB15809-1995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钙47.食品添加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GB16314-1996食品添加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48.食品添加剂迷迭香提取物QB/T2817-2006食品添加剂迷迭香提取物49.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钠GB8273-2008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钠50.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GB22558-2008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51.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钠GB16313-1996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钠52.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l-a-醋酸生育酚)GB14756-2010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l-a-醋酸生育酚)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53.食品添加剂山梨酸GB1905-2000食品添加剂山梨酸54.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13736-2008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55.食品添加剂羟基硬脂精(氧化硬脂精)食品添加剂羟基硬脂精(氧化硬脂精)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56.食品添加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食品添加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57.食品添加剂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GB22215-2008食品添加剂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58.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钠GB1893-2008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钠59.食品添加剂无水亚硫酸钠GB1894-2005食品添加剂无水亚硫酸钠60.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钾GB25570-2010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61.食品添加剂亚硫酸氢钠GB25590-2010食品添加剂亚硫酸氢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62.食品添加剂硫磺GB3150—2010食品添加剂硫磺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63.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GB1888-2008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64.食品添加剂酒石酸氢钾GB25556-2010食品添加剂酒石酸氢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65.食品添加剂复合膨松剂GB25591-2010食品添加剂复合膨松剂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66.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钾GB1895-2004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钾67.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铵GB25592-2010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铵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68.食品添加剂羟丙基淀粉醚QB1229-1991(2009)食品添加剂羟丙基淀粉醚69.食品添加剂山梨糖醇液GB7658-2005食品添加剂山梨糖醇液70.食品添加剂聚葡萄糖GB25541-2010食品添加剂聚葡萄糖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71.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GB1887-2007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72.食品添加剂碳酸钙GB1898-2007食品添加剂碳酸钙73.食品添加剂碳酸镁GB25587-2010食品添加剂碳酸镁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74.食品添加剂偶氮甲酰胺食品添加剂偶氮甲酰胺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75.食品添加剂苋菜红GB4479.1—2010食品添加剂苋菜红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76.食品添加剂苋菜红铝色淀GB4479.2-2005食品添加剂苋菜红铝色淀77.食品添加剂胭脂红GB4480.1-2001食品添加剂胭脂红78.食品添加剂胭脂红铝色淀GB4480.2-2001食品添加剂胭脂红铝色淀79.食品添加剂柠檬黄GB4481.1—2010食品添加剂柠檬黄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80.食品添加剂柠檬黄铝色淀GB4481.2—2010食品添加剂柠檬黄铝色淀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81.食品添加剂日落黄GB6227.1—2010食品添加剂日落黄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82.食品添加剂日落黄铝色淀GB6227.2-2005食品添加剂日落黄铝色淀83.食品添加剂亮蓝GB7655.1-2005食品添加剂亮蓝84.食品添加剂亮蓝铝色淀GB7655.2-2005食品添加剂亮蓝铝色淀85.食品添加剂新红GB14888.1-2010食品添加剂新红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86.食品添加剂新红铝色淀GB14888.2-2010食品添加剂新红铝色淀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87.食品添加剂诱惑红GB17511.1-2008食品添加剂诱惑红88.食品添加剂诱惑红铝色淀GB17511.2-2008食品添加剂诱惑红铝色淀89.食品添加剂赤藓红GB17512.1-2010食品添加剂赤藓红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90.食品添加剂赤藓红铝色淀GB17512.2-2010食品添加剂赤藓红铝色淀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91.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GB8821—2010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92.食品添加剂天然β-胡萝卜素QB1414-1991(2009)食品添加剂天然β-胡萝卜素93.食品添加剂甜菜红QB/T3791-1999(2009)食品添加剂甜菜红94.食品添加剂紫胶红色素GB4571—1996食品添加剂紫胶红色素95.食品添加剂辣椒红GB10783-2008食品添加剂辣椒红96.食品添加剂焦糖色(亚硫酸铵法、氨法、普通法)GB8817-2001食品添加剂焦糖色(亚硫酸铵法、氨法、普通法)97.食品添加剂红米红GB25534-2010食品添加剂红米红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98.食品添加剂栀子黄GB7912-2010食品添加剂栀子黄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99.食品添加剂菊花黄QB3792-1999(2009)食品添加剂菊花黄100.食品添加剂黑豆红QB3793-1999(2009)食品添加剂黑豆红101.食品添加剂高粱红GB9993-2005食品添加剂高粱红102.食品添加剂可可壳色素GB8818-2008食品添加剂可可壳色素103.食品添加剂红曲米(粉)GB4926-2008食品添加剂红曲米(粉)104.食品添加剂红曲红GB15961-2005食品添加剂红曲红105.食品添加剂天然苋菜红QB1227-1991(2009)食品添加剂天然苋菜红106.食品添加剂姜黄色素QB1415-1991(2009)食品添加剂姜黄色素107.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GB26406-2011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108.食品添加剂萝卜红GB25536-2010食品添加剂萝卜红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09.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GB25577-2010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10.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GB8272-2009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法)GB10617-2005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法)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无溶剂法)QB2245-1996(2009)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无溶剂法)111.食品添加剂酪蛋白酸钠QB/T3800-1999(2009)食品添加剂酪蛋白酸钠(原GB10797-89)112.食品添加剂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GB15612-1995食品添加剂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113.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GB13481-2010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14.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GB13482-2010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15.食品添加剂单、双硬脂酸甘油酯GB1986-2007食品添加剂单、双硬脂酸甘油酯116.食品添加剂辛癸酸甘油酯QB2396-1998(2009)食品添加剂辛癸酸甘油酯117.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脂QB/T3790-1999(2009)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脂118.食品添加剂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QB/T3784-1999(2009)食品添加剂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119.食品添加剂改性大豆磷脂LS/T3225-1990食品添加剂改性大豆磷脂(原GB12486-90)120.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GB25551-2010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21.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GB25552-2010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22.食品添加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GB25539-2010食品添加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23.食品添加剂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GB13510-1992食品添加剂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124.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GB25553-2010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25.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GB25554-2010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26.食品添加剂果胶GB25533-2010食品添加剂果胶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27.食品添加剂卡拉胶GB15044-2009食品添加剂卡拉胶128.食品添加剂藻酸丙二醇酯GB10616-2004食品添加剂藻酸丙二醇酯129.食品添加剂松香甘油酯和氢化松香甘油酯GB10287-1988食品添加剂松香甘油酯和氢化松香甘油酯食品添加剂氢化松香甘油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30.食品添加剂乳酸脂肪酸甘油酯食品添加剂乳酸脂肪酸甘油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31.食品添加剂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食品添加剂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32.食品添加剂硬脂酸钙食品添加剂硬脂酸钙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33.食品添加剂硬脂酸镁食品添加剂硬脂酸镁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34.食品添加剂硬脂酰乳酸钙食品添加剂硬脂酰乳酸钙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35.食品添加剂硬脂酰乳酸钠食品添加剂硬脂酰乳酸钠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36.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37.食品添加剂聚甘油脂肪酸酯食品添加剂聚甘油脂肪酸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38.食品添加剂乳糖醇食品添加剂乳糖醇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39.食品添加剂α-淀粉酶制剂GB8275-2009食品添加剂α-淀粉酶制剂140.食品添加剂糖化酶制剂GB8276-2006食品添加剂糖化酶制剂141.食品添加剂果胶酶制剂QB1502-1992(2009)食品添加剂果胶酶制剂142.食品添加剂线)食品添加剂线.食品添加剂α-葡萄糖转苷酶QB2525-2001(2009)食品添加剂α-葡萄糖转苷酶144.食品添加剂a-乙酰乳酸脱羧酶制剂GB20713-2006食品添加剂a-乙酰乳酸脱羧酶制剂145.食品添加剂纤维素酶制剂QB2583-2003纤维素酶制剂146.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25594-2010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酶制剂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47.食品添加剂5-鸟苷酸二钠QB/T2846-2007食品添加剂5-鸟苷酸二钠148.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QB/T2845-2007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149.食品添加剂甘氨酸(氨基乙酸)GB25542-2010食品添加剂甘氨酸(氨基乙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50.食品添加剂L-丙氨酸GB25543-2010食品添加剂L-丙氨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51.食品用石蜡GB7189-1994食品用石蜡152.食品级白油GB4853-2008食品级白油153.食品添加剂吗啉脂肪酸盐果蜡GB12489-2010食品添加剂吗啉脂肪酸盐果蜡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54.食品添加剂紫胶(虫胶)LY1193—1996食品添加剂紫胶(虫胶)155.食品添加剂松香季戊四醇酯食品添加剂松香季戊四醇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56.食品添加剂巴西棕榈蜡食品添加剂巴西棕榈蜡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57.食品添加剂蜂蜡食品添加剂蜂蜡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58.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GB25566-2010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59.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钾GB25561-2010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60.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铵GB25569-2010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铵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61.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钠GB25568-2010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62.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钠GB25564-2010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63.食品添加剂L-赖氨酸盐酸盐GB10794-2009食品添加剂L-赖氨酸盐酸盐164.食品添加剂牛磺酸GB14759-2010食品添加剂牛磺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65.食品添加剂左旋肉碱GB17787-1999食品添加剂左旋肉碱食品添加剂左旋肉碱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66.食品添加剂维生素AGB14750-2010食品添加剂维生素A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67.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1(盐酸硫胺)GB14751-2010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1(盐酸硫胺)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68.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2(核黄素)GB14752-2010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2(核黄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69.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GB14753-2010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70.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GB14754-2010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71.食品添加剂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GB14755-2010食品添加剂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72.食品添加剂烟酸GB14757-2010食品添加剂烟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73.食品添加剂叶酸GB15570-2010食品添加剂叶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74.食品添加剂乳酸亚铁GB6781-2007食品添加剂乳酸亚铁175.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钙GB17203-1998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钙176.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钙GB15571-2010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77.食品添加剂生物碳酸钙QB1413-1999(2009)食品添加剂生物碳酸钙178.食品营养强化剂煅烧钙GB9990-2009食品营养强化剂煅烧钙179.食品添加剂L-苏糖酸钙GB17779-2010食品添加剂L-苏糖酸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80.食品添加剂乙酸钙GB15572-1995食品添加剂乙酸钙及第1号修改单181.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锌GB8820-2010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锌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82.食品添加剂天然维生素EGB19191-2003食品添加剂天然维生素EQB2483-2000(2009)食品添加剂天然维生素E183.食品添加剂乙二胺四乙酸铁钠GB22557-2008食品添加剂乙二胺四乙酸铁钠184.食品添加剂胆钙化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维生素D3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185.食品添加剂d-α醋酸生育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维生素E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186.食品添加剂植物甲萘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维生素K1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187.食品添加剂氰钴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维生素B12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188.食品添加剂烟酰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烟酰胺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189.食品添加剂泛酸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泛酸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190.食品添加剂硫酸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硫酸镁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191.食品添加剂氧化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氧化镁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192.食品添加剂硫酸亚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硫酸亚铁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193.食品添加剂富马酸亚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富马酸亚铁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194.食品添加剂氧化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氧化锌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195.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枸橼酸锌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196.食品添加剂碘化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碘化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197.食品添加剂碘化钾《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品种碘化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指定标准198.食品添加剂L-肉碱酒石酸盐GB25550-2010食品添加剂L-肉碱酒石酸盐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199.食用硫酸镁QB2555-2002(2009)食用硫酸镁200.食品添加剂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发酵法)GB26400-2011食品添加剂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发酵法)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201.食品添加剂花生四烯酸油脂(发酵法)GB26401-2011食品添加剂花生四烯酸油脂(发酵法)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202.食品添加剂碘酸钾GB26402-2011食品添加剂碘酸钾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203.食品添加剂叶黄素GB26405-2011食品添加剂叶黄素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204.食品添加剂5-胞苷酸二钠食品添加剂5-胞苷酸二钠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205.食品添加剂苯甲酸GB1901-2005食品添加剂苯甲酸206.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GB1902-2005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207.食品添加剂丙酸钙GB25548-2010食品添加剂丙酸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08.食品添加剂丙酸钠GB25549-2010食品添加剂丙酸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09.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GB8850-2005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210.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GB8851-2005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211.食品添加剂乙氧基喹HG2924-1988(2009)食品添加剂乙氧基喹(原GB8849-88)食品添加剂乙氧基喹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212食品添加剂乳酸链球菌素QB2394-2007食品添加剂乳酸链球菌素213.食品添加剂稳定态二氧化氯溶液GB25580-2010食品添加剂稳定态二氧化氯溶液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14.食品添加剂丙酸HG2925-1989(2009)食品添加剂丙酸(原GB10615-89)215.食品添加剂过氧碳酸钠HG2788-1996(2009)食品添加剂过氧碳酸钠216.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GB10621-2006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217.食品添加剂纳他霉素GB25532-2010食品添加剂纳他霉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18.食品添加剂双乙酸钠GB25538-2010食品添加剂双乙酸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19.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GB25547-2010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20.食品添加剂硝酸钠GB1891-2007食品添加剂硝酸钠221.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GB1907-2003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222.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δ-内酯GB7657-2005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δ-内酯223.食品添加剂氯化钙GB22214-2008食品添加剂氯化钙224.食品添加剂氯化镁GB25584-2010食品添加剂氯化镁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25.食品添加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食品添加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226.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GB12488-2008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227.食品添加剂异麦芽酮糖QB1581-1992(2009)食品添加剂异麦芽酮糖228.食品添加剂木糖醇GB13509-2005食品添加剂木糖醇229.食品添加剂甜菊糖甙GB8270—1999食品添加剂甜菊糖甙230.食品添加剂甘草酸一钾盐(甘草甜素单钾盐)QB2077-1995(2009)食品添加剂甘草酸一钾盐(甘草甜素单钾盐)231.食品添加剂乙酰磺胺酸钾GB25540-2010食品添加剂乙酰磺胺酸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32.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GB22367-2008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233.食品添加剂赤藓糖醇GB26404-2011食品添加剂赤藓糖醇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234.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GB25531-2010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35.食品添加剂糖精钠GB4578-2008食品添加剂糖精钠236.食品添加剂D-甘露糖醇食品添加剂D-甘露糖醇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237.食品添加剂明胶GB6783-1994食品添加剂明胶238.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GB1904-2005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239.食品添加剂褐藻酸钠GB1976-2008食品添加剂褐藻酸钠240.食品添加剂β-环状糊精QB1613-1992(2009)食品添加剂β-环状糊精241.食品添加剂田菁胶HG/T2787-1996(2007)食品添加剂田菁胶242.食品添加剂瓜尔胶QB2246-1996(2009)食品添加剂瓜尔胶243.食品添加剂琼脂(琼胶)GB1975-2010食品添加剂琼脂(琼胶)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44.食品添加剂亚麻籽胶QB2731-2005食品添加剂亚麻籽胶245.食品添加剂结冷胶GB25535-2010食品添加剂结冷胶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46.食品添加剂黄原胶GB13886-2007食品添加剂黄原胶247.食品添加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食品添加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248.食品添加剂刺云实胶食品添加剂刺云实胶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249.食品添加剂罗望子多糖胶食品添加剂罗望子多糖胶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250.食品添加剂香兰素GB3861-2008食品添加剂香兰素251.食品添加剂天然薄荷脑GB3862-2006食品添加剂天然薄荷脑252.食品添加剂丁酸乙酯GB4349-2006食品添加剂丁酸乙酯253.食品添加剂冷磨柠檬油GB6772-2008食品添加剂冷磨柠檬油254.食品添加剂乙酸异戊酯GB6776-2006食品添加剂乙酸异戊酯255.食品添加剂茉莉浸膏GB6779-2008食品添加剂茉莉浸膏256.食品添加剂桂花浸膏GB6780-2008食品添加剂桂花浸膏257.食品添加剂己酸乙酯GB8315-2008食品添加剂己酸乙酯258.食品添加剂乳酸乙酯GB8317-2006食品添加剂乳酸乙酯259.食品添加剂生姜(精)油(蒸馏)GB8318-2008食品添加剂生姜(精)油(蒸馏)260.食品添加剂亚洲薄荷素油GB8319-2003食品添加剂亚洲薄荷素油261.食品添加剂桉叶素含量80%的桉叶油GB10351-2008食品添加剂桉叶素含量80%的桉叶油262.食品添加剂肉桂油GB11958-1989食品添加剂肉桂油263.食品添加剂香叶(精)油GB11959-2008食品添加剂香叶(精)油264.食品添加剂留兰香油GB11960-2008食品添加剂留兰香油265.食品添加剂乙基麦芽酚GB12487-2010食品添加剂乙基麦芽酚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266.食品添加剂2-甲基-3-呋喃硫醇GB23487-2009食品添加剂2-甲基-3-呋喃硫醇267.食品添加剂2,3-丁二酮GB23488-2009食品添加剂2,3-丁二酮268.食品添加剂大茴香脑(天然)GB23489-2009食品添加剂大茴香脑(天然)269.食品添加剂正丁醇HG2926-1989(2009)食品添加剂正丁醇(原GB10618-89)270.食品添加剂麝香草酚QB/T1025-2007麝香草酚271.食品添加剂环己基丙酸烯丙酯QB/T1119-2007食品添加剂环己基丙酸烯丙酯食品添加剂3-环己基丙酸烯丙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272.食品添加剂八角茴香(精)油QB/T1120-2010食品添加剂八角茴香(精)油273.食品添加剂r-壬内酯QB/T1121-2007食品添加剂r-壬内酯274.食品添加剂山楂核烟熏香味料I号、II号QB/T1122-2007食品添加剂山楂核烟熏香味料I号、II号275.食品添加剂羟基香茅醛QB/T1467-2007羟基香茅醛276.食品添加剂丁香酚QB/T1509-2007食品添加剂丁香酚277.食品添加剂复盆子酮QB/T1632-2006复盆子酮278.食品添加剂丙酸苄酯QB/T1772-2006丙酸苄酯279.食品添加剂丁酸丁酯QB/T1774-2006丁酸丁酯280.食品添加剂异戊酸乙酯QB/T1776-2006异戊酸乙酯281.食品添加剂苯甲酸乙酯QB/T1779-2006苯甲酸乙酯282.食品添加剂苯甲酸苄酯QB/T1780-2006苯甲酸苄酯283.食品添加剂肉桂醇QB/T1783-2007肉桂醇284.食品添加剂r-十一内酯(桃醛)QB/T1784-2007r-十一内酯(桃醛)285.食品添加剂草莓醛(杨梅醛)QB/T1785-2007草莓醛(杨梅醛)286.食品添加剂乙基香兰素QB/T1791-2006乙基香兰素287.食品添加剂枣子酊QB/T1953-2007食品添加剂枣子酊288.食品添加剂丙酸乙酯QB/T1954-2007食品添加剂丙酸乙酯289.食品添加剂庚酸乙酯QB/T1955—2007食品添加剂庚酸乙酯290.食品添加剂甲基环戊烯醇酮QB/T2641-2004食品添加剂甲基环戊烯醇酮291.食品添加剂麦芽酚QB/T2642-2004麦芽酚292.食品添加剂柠檬醛QB/T2643-2004食品添加剂97%柠檬醛293.食品添加剂苯乙醇QB/T2644-2004食品添加剂苯乙醇294.食品添加剂乙酸苄酯QB/T2645-2004食品添加剂乙酸苄酯295.食品添加剂丁酸异戊酯QB/T2646-2004食品添加剂丁酸异戊酯296.食品添加剂异戊酸异戊酯QB/T2647-2004食品添加剂异戊酸异戊酯297.食品添加剂己酸烯丙酯QB/T2648-2004食品添加剂己酸烯丙酯298.食品添加剂丁酸苄酯QB/T2649-2004食品添加剂丁酸苄酯299.食品添加剂α-戊基肉桂醛QB/T2650-2004食品添加剂α-戊基肉桂醛300.食品添加剂松油醇QB/T2651-2004食品添加剂松油醇301.食品添加剂四甲基吡嗪QB/T2748-2005四甲基吡嗪302.食品添加剂三甲基吡嗪QB/T2749-2005三甲基吡嗪303.食品添加剂2,3-二甲基吡嗪QB/T2750-20052,3-二甲基吡嗪304.食品添加剂甲基吡嗪QB/T2751-2005甲基吡嗪305.食品添加剂2-乙酰基噻唑QB/T2752-20052-乙酰基噻唑306.食品添加剂4-甲基-5-(β-羟乙基)噻唑QB/T2753-20054-甲基-5-(β-羟乙基)噻唑307.食品添加剂乙酸芳樟酯QB/T2793-2010食品添加剂乙酸芳樟酯308.食品添加剂苯甲醇QB/T2794-2010食品添加剂苯甲醇309.食品添加剂广藿香(精)油QB/T2795-2010食品添加剂广藿香(精)油310.食品添加剂丁酸QB/T2796-2010食品添加剂丁酸311.食品添加剂己酸QB/T2797-2010食品添加剂己酸312.食品添加剂杭白菊浸膏QB/T2798-2010食品添加剂杭白菊浸膏313.食品添加剂甲位已基肉桂醛QB/T2241-2010甲位已基肉桂醛314.食品添加剂1,8-桉叶素(单离)QB/T2243-20101,8-桉叶素(单离)315.食品添加剂乙酸乙酯QB/T2244-2010乙酸乙酯316.食品添加剂N,2,3-三甲基-2-异丙基丁酰胺GB25593-2010食品添加剂N,2,3-三甲基-2-异丙基丁酰胺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17.食用单宁酸LY/T1641-2005(2010)食用单宁酸质检总局卫生部联合公告2009年72号318.食品添加剂d-核糖食品添加剂d-核糖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19.食品添加剂辛酸乙酯食品添加剂辛酸乙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20.食品添加剂棕榈酸乙酯(十六酸乙酯)食品添加剂棕榈酸乙酯(十六酸乙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21.食品添加剂甲酸香茅酯食品添加剂甲酸香茅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22.食品添加剂甲酸香叶酯食品添加剂甲酸香叶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23.食品添加剂乙酸香叶酯食品添加剂乙酸香叶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24.食品添加剂乙酸橙花酯食品添加剂乙酸橙花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25.食品添加剂己醛食品添加剂己醛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26.食品添加剂正癸醛(癸醛)食品添加剂正癸醛(癸醛)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27.食品添加剂乙酸丙酯食品添加剂乙酸丙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28.食品添加剂乙酸2-甲基丁酯食品添加剂乙酸2-甲基丁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29.食品添加剂异丁酸乙酯食品添加剂异丁酸乙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30.食品添加剂异戊酸3-己烯酯(3-甲基丁酸3-己烯酯)食品添加剂异戊酸3-己烯酯(3-甲基丁酸3-己烯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31.食品添加剂2-甲基丁酸3-己烯酯食品添加剂2-甲基丁酸3-己烯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32.食品添加剂2-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食品添加剂2-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33.食品添加剂γ-己内酯食品添加剂γ-己内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34.食品添加剂γ-庚内酯食品添加剂γ-庚内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35.食品添加剂γ-癸内酯食品添加剂γ-癸内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36.食品添加剂δ-癸内酯食品添加剂δ-癸内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37.食品添加剂γ-十二内酯食品添加剂γ-十二内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38.食品添加剂δ-十二内酯食品添加剂δ-十二内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39.食品添加剂2,6-二甲基-5-庚烯醛食品添加剂2,6-二甲基-5-庚烯醛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40.食品添加剂2-甲基-4-戊烯酸食品添加剂2-甲基-4-戊烯酸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41.食品添加剂芳樟醇食品添加剂芳樟醇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42.食品添加剂乙酸松油酯食品添加剂乙酸松油酯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43.食品添加剂二氢香芹醇食品添加剂二氢香芹醇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44.食品添加剂d-香芹酮食品添加剂d-香芹酮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45.食品添加剂l-香芹酮食品添加剂l-香芹酮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46.食品添加剂α-紫罗兰酮食品添加剂α-紫罗兰酮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47.食品添加剂乳化香精GB10355-2006食品添加剂乳化香精348.食品用香精[液体、浆(膏)状、粉末]QB/T1505-2007食用香精349.咸味食品香精[液体、浆(膏体)状、粉末]QB/T2640-2004咸味食品香精350.食品添加剂4-氯苯氧乙酸钠HG2302-1992(2009)食品添加剂4-氯苯氧乙酸钠351.食品添加剂过氧化氢GB22216-2008食品添加剂过氧化氢352.食品添加剂硅藻土GB14936-1994硅藻土卫生标准QB/T2088-1995(2009)食品工业用助滤剂硅藻土353.食品级凡士林SH/T0767-2005食品级凡士林354.食品添加剂活性白土GB25571-2010食品添加剂活性白土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55.食品添加剂焦磷酸四钾GB25562-2010食品添加剂焦磷酸四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56.食品添加剂次氯酸钠GB25574-2010食品添加剂次氯酸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57.食品添加剂硅酸钙铝GB25582-2010食品添加剂硅酸钙铝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58.食品添加剂硫酸锌GB25579-2010食品添加剂硫酸锌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59.食品添加剂高锰酸钾GB2513-2004食品添加剂高锰酸钾360.食品添加剂异构化乳糖液GB8816-1988食品添加剂异构化乳糖液361.食品添加剂咖啡因GB14758-2010食品添加剂咖啡因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62.食品添加剂氯化钾GB25585-2010食品添加剂氯化钾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363.食品级微晶蜡GB22160-2008食品级微晶蜡364.食品添加剂月桂酸食品添加剂月桂酸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365.复配食品添加剂GB26687-2011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8号备注:如卫生部发布食品添加剂新标准,则以新标准内容为准。

  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2022年农业农村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标委发〔2022〕34号)要求,依据《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各省(区、市)市场监管局(厅、委)和有关部门,开展了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示范区项目的目标考核工作,经考核评。